查看原文
其他

应届生身份,取消了?



广告


近日,“应届生身份取消”的话题频频被提及。


小乔以为即将见证历史,但细看了相关政策发现,“应届生身份”并没有被取消,而是放宽了认定标准


来源:微博截图


新的政策规定:只要是当年毕业的,无论有没有参加过工作或缴纳过社保,都算应届生!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多数人认为这一举措打破了就业壁垒、促进了公平竞争;也有人表示,这将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对部分毕业生并不友好。


各省调整标准,各有不同


从调整范围来看,山东、广西、湖南仅明确了事业单位招聘;而贵州、福建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此外,各省对于应届生身份的年限认定标准也不同。山东和贵州表明当年毕业年度内,而广西、湖南和福建将年限放宽至1-3年不等


山东: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由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


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截图


广西: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发布招聘计划时,明确“高校毕业生”包括近2年内毕业、未落实过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签订就业协议、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截图


湖南: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来源: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截图


州:报考我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年度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均可按当年高校毕业生报考。


来源: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截图


去年7月,福建省人社厅率先表示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招考中,当年度应届生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均应届生身份认定;此外,上年度毕业生具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可报考应届生岗位。


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截图


应届生身份,是特权也是枷锁


一直以来,不论考研、考公考编还是企业招聘,应届生身份都极具竞争力。它就像应届生们融入社会的一把利器。


考研时,部分高校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更偏向于应届生;


考公考编时,近七成的岗位面向应届生。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中表示,录用政策、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和高校毕业生倾斜,设置2.6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企业也对应届生青睐有加,每年春招和秋招的大门,基本只对应届生开放。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对应届生提供多项补贴,江苏无锡就提出,应届毕业生来无锡市企业或科研院所工作可领取2-3年的租房补贴,最高2万元/年。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但应届生们在享受种种红利的同时,也无形中被困在这个身份里


有些人毕业后,迟迟不能确定工作。因为担心工作不合适离职,有了社保缴纳记录,应届生身份不保。


也有人毕业后用1-2年的时间考公考编,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不敢找工作,承受着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


如果两年内上岸,皆大欢喜;如果没有上岸,应届生身份过期,这时候再去参加社会招聘,也是难上加难。


细细想来,如果取消应届生身份,毕业生们将不再受限于身份标签。不论是考公考编,还是进入企业工作,都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实习和就业方向,容错率也会更高。


多方呼呼淡化应届生身份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刘晓静建议:应该淡化“应届生”身份,不该将“毕业生报送过就业相关信息、购买过社会保险等情况”作为限制公招、公考的报考条件。


此前,2022年全国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也递交了关于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的建议。他认为,要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从根本上改革已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将来就业就不再分应届生和往届生,而是对所有就业对象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这就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加21万人。招聘平台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慢就业”比例从2022年的15.9%上升到18.9%


8月13日,21世界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选择“慢就业”,有人选择“灵活就业”。他认为,应该淡化应届生身份,关注所有求职者的整体就业。不区分求职者的身份,而重视对求职者能力的考察,不但可消除求职者的身份焦虑,也可促进提高招聘质量,更有利于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


你支持取消应届生身份吗?评论区说说~


来源: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冰川思享号、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责编:小茜

审核:嘟嘟

广告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官宣给编!编制“末班车”能乘否?
文科消亡史?高校文科撤销大潮来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桥Acabridg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